上海的教育在内地还是备受羡慕的,认为在上海考大学相对容易。或许是,容易只是相对的。从未觉得容易。
上海升学关键一步是要卷进头部市重点,比如七宝、建平以上。要卷进这些头部市重点的前提是要在初中学校排名年级级头。一所学校进入头部市重点的人数相当有限,这一步太难了。进不了头部市重点,985的概率就很小了。
有朋友的孩子去了普通区重点中学,大学去了民办本科。有朋友的娃进了建平、进才,年级前30%左右,高考去了西部的211。上海大学早就是高攀不起的上海本地211。大概差不多是这个样子。
一切都并不容易,高考这条赛道很拥挤,导致魔都国际教育也很发达。
还不是被逼的。一部分魔都家长对于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主动选择国际教育,一部分家长觉得娃考不上什么像样的大学,不得不被动选择国际教育。这都取决于魔都家长雄厚的经济基础。
说回七宝高中这个娃,非常优秀了,离清华只是一步之遥。210分的小三门满分考了204分,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分了。错失清华难道复旦交大不香吗?
七宝本来就是一所卷生卷死的卷王学校,有名的低进高出,本来也不是快乐教育的学校。地处浦东、闵行这样的新上海人聚集地,卷王多,不得不跟随着卷。
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魔都教育充满着焦虑气氛。
以前民办小学入学是要面试的,甚至面试家长,那个时候各种培训班,教幼儿园的小朋友卷考民办小学。
卷学之路是民办小学、民办中学、然后四大八大。不参与这场军备竞赛就进入头部高中的概率小很多,除非娃天资聪慧,自己杀出一条血路,考入三公。见过一个实习生,普通小学,小升初凭数学竞赛和外语特长考入上外,外语类保送北大,毕业来上海金融机构实习。
后来上海民办小学入学改摇号,稍微放松一点了。现在上海小学生卷三公。据说现在三公的面单门槛是小托福850+,AMC8优秀。感觉上海军备竞赛,永无停歇之日。
上海中考分自招和中考。自招难度跟中考不是一个量级,基本需要小奥水平,所以自招路线必须提前学加校外补课。中考路线起码四校是希望不大的。四校基本是名额到区,全区竞争,不在头部初中努力刷题,中考进入八大已经是相当幸运。
我其实是主张多建几所三公的,让聪慧的小孩能有自由发挥的场所。现在上海的小学校不准考试,低年级学生手册都是全A,到了初中抽盲盒。学校校内减少英文课,初中考试却逐渐加难,语文的难度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。有的时候在思考,真的有必要背诵这么多古文吗?
竞争本来就是生命的本质,我倒不是反对竞争。只是有时候觉得我们家长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期望?难道一个学习不优秀的娃就不是一个好娃?
上海最大的问题是,分母不够多,所以才很残酷。娃都是优秀的二代,谁也不甘自己的娃不如自己。其他省份可能没有这么焦虑,可能他们有偏远地区足够多分母。
选择与鸡娃一直是上海家长圈重要话题,买哪所学校学区房,报哪所私立摇号,摇号后回不回的去,报什么补习班,要不要走国际路线等等。好的条件并不能确保孩子能够成功,寒门难出贵子是现实,条件不足确实也会局限一个人的成长。
回望上海,我已经开启香港的陪伴之路,都何其艰难。接受自己的平凡,接受娃的平凡是一生的课程。
人生没有什么可比的,如果比美貌,我们都会老去。如果比财富,我们也都会失去。如果比生命,我们最终都将离开这个世界。
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体验者,体验过后就会悄然的离开。
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,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,这场人生你就已经赢了一大半。至于其他,有,则锦上添花,没有,生命也一样繁华!